選擇權合約新開倉的時候,投資人通常會碰到以下的問題:
買方的問題在於價平附近履約價的權利金太高,如果為了要貼近市場的脈動而執行買進價平附近履約價就會因為成本太高,而限制了可以交易的部位,因此若是突然出現大行情將會影響到獲利,但若是買進較價外的履約價,雖然操作的成本較低,可以增加操作的部位,但因為遠離價平,Delta值太小,所以權利金無法忠實的反應行情的漲跌,除非突然出現大幅的波動,否則也不容易獲利
越接近到期日,Gamma越大,權利金價格受Delta影響越高,而且價平附近履約價權利金會開始縮小,有利降低交易成本,這種現象在合約期間過半之後,會逐漸顯現出來,通常計算合約過半的時間點是以每個月月底的摩台指結算之後,以2012年1月的台指選擇權為例,合約期間從2011年12月22日到2012年1月18日,長達27天,若以過半的時間點計算,則大約是在1月4日或5日以後才是買方部位較佳的進場時間點
賣方的困難度在於距離結算日太遠,所以權利金在期初消耗的速度非常的緩慢,獲利不易,而且,距離到期日越遠,隱含波動率對權利金的影響越大,萬一碰到波動率大幅上升,就需承擔損失擴大的風險
Gamma及Theta值會隨著到期日的接近而變大,但波動率變大,卻會使得Gamma的絕對值減少,Theta的絕對值增加,若波動率下降,則Gamma的絕對值增加,Theta的絕對值減少
Gamma值減少,不利於權利金增加的速度,Theta值變大會加快權利金消失的速度,因此建立賣出部位最好的時間點是在接近到期日且波動率變大的時候
那麼,要如何擬定在合約初期的選擇權策略?建議從理論價與市價的價差下手,進行小部位的短線價差交易
透過B-S評價模型可以計算出選擇權權利金的理論價值,若發現該選擇權履約價的理論價值高於市價,就買進該履約價,若發現該選擇權履約價的理論價值低於市價,就賣出該履約價
舉例
假設台股指數在7370點左右,波動率=27.43
7400Call的理論價值=236,7400Call當時的市價=220,理論價值>市價16點
7400Put的理論價值=256,7400Put當時的市價=250,理論價值>市價6點
兩者相比較
7400Call的市價低估了16點,低估的幅度大於7400Put的6點
因此可以進行買進7400Call的策略,等理論價與市價縮小的時候就出場
但若理論價與市價的價差小於10點以下,由於價差太小,而且有交易費用的問題,因此在獲利空間不大的情況下,建議不進場交易
投資人同時也可以利用這種模式來研判目前市場的短線趨勢
Call的理論價大於市價,買進買權,短線偏多
Call的理論價小於市價,賣出買權,短線偏空
Put的理論價大於市價,買進賣權,短線偏空
Put的理論價小於市價,賣出賣權,短線偏多
執行這種小部位的短線價差交易策略的困難度,在於輸入評價模型的波動率的正確性,若輸入的波動率不正確,所得到的理論價值就會有誤差,不利策略的執行
解決的方式
1.使用期交所每天提供的波動率指數
2.自行計算短期的歷史波動率(一般是20天,大約等於一個合約的交易天數)
3.從各期貨或證券商提供的Call-Iv(買權隱含波動率)以及Put-Iv(賣權隱含波動率)分別輸入評價模型去計算買權與賣權的理論價
4.不論使用哪種計算方式得到理論價,建議要一致的長期使用,但是可以將不同波動率得到的理論價作成記錄,經過一段時間再來比較哪一種波動率得到的理論價有較高的正確性以及勝率,再來決定是否要更改輸入評價模型的波動率
原文連結: 新合約開倉的選擇權策略 - 與選擇權有約 - 聚財網 理財論壇 http://www.wearn.com/bbs/topic.asp?topic_id=200919#ixzz1igtm4aU4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制定選前的選擇權執行價的原則
***制定選前的選擇權執行價的原則
由於自從2000年的總統大選以來,台股在選舉之後都出現大漲或大跌的情況,因此投資人基於預期心理,大多數保守的投資人會在選舉之前建立買方策略,買進勒式或買進跨式,當然也有一些投資人會基於自己的研判而只建立買進單邊的選擇權策略,買進買權或買進賣權,但無論是選擇哪一種方式建立部位,都是以買方為主,而執行履約價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到買方策略的成敗,
以下使用買進買權來說明該如何選擇執行履約價才可以達到最大獲利的額度
★若預期1~2天的短線會急漲300點,則選擇越價外的履約價越好
★若預期15天會上漲300點,則選擇價外1檔的獲利最佳
以下是假設行情在7600點左右,距離到期日還有15天,以10萬元資金買進以下履約價的買權(如表一)
詳
若假設波動率不變的情況下(如表二)
從表二的電腦模擬資料中,可以發現:若研判1~2天將急漲300點,則選擇越價外的履約價,獲利的額度越高,若研判要15天才會上漲300點,就要選擇價平或價外1檔的履約價
假設行情上漲,但隱含波動率卻下跌(如表三)
從表三的電腦模擬資料中發現不論是小漲或中型漲勢,價外買權的獲利容易因為隱含波動率下跌而被侵蝕
假設行情上漲,隱含波動率也同時上漲(如表四)
表四:
詳
從表四的電腦模擬資料中發現短線急漲,隱含波動率會也上升,波動率越高,Vega值越大,則價外買權的權利金會有如脫韁野馬般的上漲
因此若研判台股的行情在選後的1~2天會有大的變化,選擇履約價應以價外為主,若研判台股的行情在選後一段時間之後才會走完趨勢,就要以遠月份的價平附近履約價建立買方部位,一方面因為選後的近月合約已經非常接近結算日,沒有將趨勢走完的空間,一方面遠月合約的價平附近履約價有比較大的Vega值,因此若波動率上升就有助於權利金增加的幅度
原文連結: 制定選前的選擇權執行價的原則 - 與選擇權有約 - 聚財網 理財論壇 http://www.wearn.com/bbs/topic.asp?topic_id=200880#ixzz1iV9aspia
由於自從2000年的總統大選以來,台股在選舉之後都出現大漲或大跌的情況,因此投資人基於預期心理,大多數保守的投資人會在選舉之前建立買方策略,買進勒式或買進跨式,當然也有一些投資人會基於自己的研判而只建立買進單邊的選擇權策略,買進買權或買進賣權,但無論是選擇哪一種方式建立部位,都是以買方為主,而執行履約價的選擇將直接影響到買方策略的成敗,
以下使用買進買權來說明該如何選擇執行履約價才可以達到最大獲利的額度
★若預期1~2天的短線會急漲300點,則選擇越價外的履約價越好
★若預期15天會上漲300點,則選擇價外1檔的獲利最佳
以下是假設行情在7600點左右,距離到期日還有15天,以10萬元資金買進以下履約價的買權(如表一)
詳
若假設波動率不變的情況下(如表二)
從表二的電腦模擬資料中,可以發現:若研判1~2天將急漲300點,則選擇越價外的履約價,獲利的額度越高,若研判要15天才會上漲300點,就要選擇價平或價外1檔的履約價
假設行情上漲,但隱含波動率卻下跌(如表三)
從表三的電腦模擬資料中發現不論是小漲或中型漲勢,價外買權的獲利容易因為隱含波動率下跌而被侵蝕
假設行情上漲,隱含波動率也同時上漲(如表四)
表四:
詳
從表四的電腦模擬資料中發現短線急漲,隱含波動率會也上升,波動率越高,Vega值越大,則價外買權的權利金會有如脫韁野馬般的上漲
因此若研判台股的行情在選後的1~2天會有大的變化,選擇履約價應以價外為主,若研判台股的行情在選後一段時間之後才會走完趨勢,就要以遠月份的價平附近履約價建立買方部位,一方面因為選後的近月合約已經非常接近結算日,沒有將趨勢走完的空間,一方面遠月合約的價平附近履約價有比較大的Vega值,因此若波動率上升就有助於權利金增加的幅度
原文連結: 制定選前的選擇權執行價的原則 - 與選擇權有約 - 聚財網 理財論壇 http://www.wearn.com/bbs/topic.asp?topic_id=200880#ixzz1iV9aspia
2012年1月1日 星期日
程式交易討論( 對HTS的質疑 )
一日在HTS上放進同樣的程式且在不同台電腦執行,開始進行買賣成果分析時發現
竟然統計出來的數據不一樣,
http://www.wearn.com/bbs/topic.asp?topic_id=197142
TS接收即時報價的誤差知多少
竟然統計出來的數據不一樣,
http://www.wearn.com/bbs/topic.asp?topic_id=197142
TS接收即時報價的誤差知多少
訂閱:
文章 (Atom)